
為什麼叫作「醜醜茶」?陳錠鋐說:「世芳茶園放天養,與大自然共存,無毒的鮮嫩茶葉自然有蟲咬,茶葉樣貌看起來就醜醜的,所以就以醜醜茶來命名。」(親訪茶園,這兒的茶葉其實一點兒都不醜,更多的是對於大自然的崇敬與謙卑)

初春,為了追尋夢幻春茶,我們拜訪醜醜茶二代茶農陳錠鋐。車子由車水馬龍壅塞的國道,彎進坪林山區,道路二旁的水泥建物逐漸減少,穿過蜿蜒的山路,隨著海拔攀高,空氣中漸漸瀰漫起雲霧,路越行越窄…我們來到了金瓜寮。

山上的空氣充滿山林青草味,時而雲霧飄忽穿過鼻腔。隨著陳錠鋐的腳步爬上醜醜茶園,呼吸和著雲霧的茶香沁人肺腑,蟲鳴鳥語縈繞耳畔,讓人彷彿置身仙境、忘卻煩憂。

初春的金瓜寮氣溫只有十幾度,非常適合茶樹生長。六十三年次的陳錠鋐一路靦腆,直到茶園才展露舒心開懷的笑容,尤其在打開雞舍見到了“工作夥伴們”更是開心,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們。

二年前才從工程界回鄉,接手父親的有機茶園。縱使自幼陪伴父親數十年種茶、製茶與銷售,等到正式接手、完全經營才是考驗的開始。

「世芳有機茗茶園」是81歲的父親陳世義創立的,因為茶園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內,屬北勢溪支流金瓜寮溪流域,民國99年因護魚之故,陳爸爸被推舉為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遂轉型有機耕作,絕不使用農藥、化肥與除草劑。

陳爸爸說:「其實,我們從不把有機說得很偉大,直接一點,就是對自己健康好!」十幾年來這一點點堅持,加上辛勤耕種、努力復育生態。如今美麗又健康的茶樹,加上豐富的生態小動物們,醜醜茶成為坪林少數擁有「有機隔離帶的茶區」。

陳錠鋐一邊採茶一邊說:「手工採茶速度慢,但是品質好。機器剪的就快多了,當然品質就相對比手採的差。」關於品質的堅持,陳錠鋐沒有猶豫,就是手採。


茶園裡除草也是一樣的態度,「茶園裡的茶樹一棵棵緊密排列,用割草機除草會傷到枝幹,為了讓茶樹下半部通風透氣、根部保持清潔,只能手工除草。最棒的就是這些會幫忙除草、吃蟲的小伙伴們了!」(說的就是他的寶貝小雞們)

錠鋐說:「這些雞不是養來吃的,我常跟牠們說“我養你們,只要你們幫我除草,生雞蛋給我,這樣子就夠了!”」

園區裡可不是只有種茶樹跟養小雞,錠鋐指著一個不小的新鮮洞穴(那旁邊的土堆可是剛扒出來的!)這裡住著幫忙吃螞蟻的穿山甲,三不五時還會在茶園撞見彼此,互相嚇一跳呢!

陳錠鋐還會在茶園間擺放有點高度的水桶,為了復育「翡翠樹蛙」這台灣特有種保育類嬌客,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態環境,才能讓這些本來就“住在這裡的主人”傳宗接代、舒適自在!


醜醜茶佔地共約九分多,陳錠鋐父母親用一把茶青、掙來一口飯吃,就這樣養大五個孩子,錠鋐是唯一的男丁。眼看著爸媽年紀越來越大、體力不若以往,在山上照顧茶園非常辛苦,毅然決然離開做了一、二十年收入穩定的工程界。

七十八歲的陳媽媽提到曾經是主管、收入又穩定的兒子,回到坪林種茶,可是滿滿滿的捨不得。陳媽媽說:「務農真的太辛苦了!兒子以前收入不錯,我們老人家種茶就加減收,現在可是一整個家都靠天吃飯啦!」

對於陳錠鋐來說,這意義不一樣。雖然工作帶來收入,卻不能取代在父母年邁的時候,可以隨侍在側的愛。對於這片土地的崇敬,與對茶園的情感,隨著年歲增長,埋在心底的種子已根深蒂固成長茁壯,由種茶、製茶產生的興趣,給陳錠鋐帶來更高的價值感。

陳錠鋐二年前回到金瓜寮,同時期也初識光合菌。在食品所的指導下,錠鋐學習如何培養光合菌,也在自家部分園區進行試驗,觀察發現茶葉葉片加厚,土壤變得鬆軟,嫩葉抽高的速度加快,可採收的茶青也更多。


在錠鋐的解說下,才知曉台灣茶所謂的「一心二葉」,只是採茶的基本標準,如果茶葉鮮嫩的部分至第四葉、第五葉,那可以採下製茶的部分就隨著增加了。

從清晨五點沒吃早餐,出門採茶、除草、餵雞…忙碌了一整個上午,又錯過了午餐時間,才終於背著裝滿茶葉的竹簍回家。

採回來的茶青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成為茶葉,進行萎凋的時候,才是錠鋐吃早午餐的時間,不知道是蛋雞們生活條件很愉悅,還是在流汗勞動之後進食,茶園小伙伴生下的雞蛋分外美味啊!

陳錠鋐將茶葉攤晾在竹匾上,放在室內無陽光照射、四面通風、環境清潔的房間裡,藉助自然的通風和溫度,讓它慢慢失水,進行十幾個小時的室內萎凋。

什麼時候才算完成萎凋這個階段呢?這就是沒有一定的標準與儀器可以輔助的了,製茶師會以「眼觀」、「手觸」加上「鼻聞」…貌似先知觀天、測風、隨星軌微步,方得錦囊妙計一般。

隨著錠鋐進到萎凋室,裡頭放置前一天採下,已完成萎凋的茶葉。甫入室,滿室茶香微帶青,忍不住驚呼「好香啊!」這香氣跟山上採茶時的味道很不一樣,錠鋐快速的將這些“是時候了!”的茶葉放入炒菁機,一邊用手搧聞炒菁機內散發的香氣,這味道又截然不同。

進入炒菁階段的茶葉,香氣爆發猛烈,是一種想將香氣釋放,又欲捕捉鎖進茶葉的衝突,吸吮著這香氣,心莫名的悸動,感受著茶透過香氣如精靈般跳躍。

揉捻是讓茶葉定型的重要工序,這段時間錠鋐丟出了一個,讓人傻了半晌,一時間無法回答的問題:「茶,有多香?」中華五千年喝茶文化,至今無一標準,陳錠鋐說「做茶,會讓人越做越敬畏。」

製茶的過程,茶,一直、一直、一直在釋放香氣,茶到底有多香?可以這樣香下去,直到製成茶葉,再經沖泡再度釋放,在口中滋潤、舌尖甜美、舌根生津,再讓香氣記憶、難以忘懷。

陳錠鋐說「這個年紀,不再喜歡淺顯、一眼可望透的。會迷上的,只能是深深吸引自己的,如茶一般,喜歡上了就很難再放下。」這幾年讓陳錠鋐體悟到深不見底的茶文化。

至於茶香的標準,陳爸爸說:「這可都是“人”制定的,因時代背景不同,對茶香的定義也隨著改變。」以前的人,覺得花開正盛,最美、最香。現在則講究含苞待放摘下,再到萃取香氣時,才最是剛剛好。

茶葉是否耐泡,是展現品質很重要的觀察指標,所以品好茶,3克茶葉、150克水,3分鐘浸泡、靜置10分鐘以後才喝。好茶,就是要讓不會泡茶的人都能泡出好喝。

陳爸爸誇讚著兒子的品茶功力一流,更勝爸媽一籌,言語間透露出對兒子能回來接茶園這事兒,滿心歡喜。陳爸爸為了健康轉作有機,接手的錠鋐除了傳承與感激,更說:「這世上,很少有一件事情是“對大家都好的”,但是“作有機”就是!」

醜醜茶園主要茶樹屬小葉種烏龍茶,因製茶過程,不同的發酵程度,製成不同的茶葉。一年最多可以五收:春、初夏、夏、秋跟冬,春茶與冬茶香氣十足,夏季才有小葉綠蟬適宜蜜香,期間會讓茶樹充分休養。

置身極美的翠綠茶園中,層層遠山靜靜伴著雲霧,心靜下來的剎那,可以體驗到「物我兩忘」生命融為一體的境界。茶,這件事不是用言語描述、用科學分析便可以,而是需要經歷,運用理性以外的感知能力,才能深刻體會箇中奧妙。

茶樹一隅的小蜘蛛忙著編織,細看那映照遠山線條,編織出來的景象,猶如高科技3D建模精準複製,令人驚奇!

身旁有一隻身體已佈滿露珠的蛾蝶,選擇在這一方淨土終身歇息,就這樣恬靜優雅的死去。叱咤職場、悟透世俗有著老靈魂的陳錠鋐,也選擇在自己壯年的時候陪伴父母,隱居山林,向大自然學習、從茶道裡實踐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