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天色未亮,薄霧瀰漫著鄉間,陳麗蘭開著小貨車,開始一天的工作。
跟隨著麗蘭穿過蜿蜒鄉間小路到了「棗の堂」,帶著期待的心情掀開棗子園面紗,望著一片地毯似的綠地欣欣向榮,惺忪的雙眼隨即亮了起來。

一棵棵棗子樹整整齊齊的蔓延在棚架中,樹上結實累累的棗子,就跟童話故事中的青蘋果般夢幻,精神奕奕飽滿亮麗,伴著清晨露珠鮮翠欲滴真是誘人。


對於每棵棗子樹,麗蘭的用心是沒話說的…從接枝灌溉、施肥、授粉、開花、結果到收成,每一顆棗子的成長都是麗蘭悉心照料而來。

一邊熟練的摘下棗子放入布袋中,一邊專業解說著「棗子疏果是從小果一直到採果都需要的,剛開始是作枝條誘引兼固定,等開花結果後進行疏果。至於留果,我們不看花序,而看枝條大小,會一直修正留果量,這樣棗子的品質才會好。」

平日,陳麗蘭總是一個人,一大早七點多就進了棗子園,回想起當初她要嘗試草生栽培時,陳爸爸總是看不慣,帶著傳統的種植經驗,總勸她別讓雜草搶了棗子的肥料,但麗蘭知道經過草皮培養的陣痛期之後,草會跟果樹達到一個良善的循環。
在108年接觸了光合菌,學會了擴大培養的技術,由於成本便宜又方便,使用後發覺園區的植物更是生機蓬勃,土地上長出來的草與棗子樹自然共生,棗子的品質不降反升,更堅定自己的管理理念。


關於給消費者最安全、品質最好的棗子,麗蘭心裡總是想著,只要對的事,就一定要堅持。「順天意,隨土性」麗蘭說,這就是自然的定律。

當初自父母親接手一甲多(大部份在高屏溪河川地),後歷經先生中風,再加上八八風災,高屏溪禁種,才縮減到現在的面積。二區共五分多地的棗子園,麗蘭花了七年多的時間養地至今,園區內的生態恢復了屬於土地原本的自然樣貌。


她不堅持強求的事,對於自己的人生她總順應天意。當自己對天地謙卑,心就定了方向,遭遇事情就調整腳步,早到晚到而已,一定會達成目標的。

陳麗蘭的「棗の堂」主要作物是棗子樹,園區四周畸零地有87歲的老爸爸隨興種植的季節蔬果、小蕃茄、玉米等作物,是家人餐桌上專屬的愛。



陳爸爸大概從民國78年開始種植,膝下無子但有六個女兒,排行老五的麗蘭是在民國91年母親車禍意外身故後才回娘家接手農務。一方面陪伴爸爸,另一方面承接農事以減輕父親的負擔。

雖然經歷老公中風的波折,但是知福惜福的麗蘭貼心表示「這也不是他願意的呀!」丈夫還有繼續工作,一樣有穩定收入,雖然不多但也不會有壓力。

目前園區就麗蘭一人作業,所以種植早熟跟晚熟二種品種,可以分散產量、拉長產期,均分工作、增加收益。整區共種植四十多棵「珍蜜」,麗蘭的父親陳銀祥表示珍蜜品種就是「高雄11號」,跟高雄12號珍愛比起來更易管理,也比較好留果。
珍蜜是棗子產期最晚的品種,一般到2、3月年後才採收,跟一般蜜棗相比,珍蜜蜜棗外觀看來更大,一口咬下會有清脆的聲音,皮薄多汁、口感細嫩鮮脆!

陳爸爸說麗蘭已經是跟著種棗子十數年的好手了,不需要操心,現在到園子來就勞動勞動,作自己有興趣的事,邊說著還指著棗子樹上接枝產生的刻痕,揮手筆畫著一年一年的歲月,說著明年要改種「雪麗」呦~


另一邊還不費力的拿鋤頭,鬆土說要種玉米給家人吃,更能俐落的接管子引水,全部都不假他人之手呢!

靠著父親手把手指導及自己的興趣與努力,麗蘭自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廖麗玲博士的團隊指導使用光合菌於自家棗子園,也與光合菌資深前輩吸取更多關於棗子種植技術的實務經驗。

在園區使用省工、省人力的管線澆灌系統,就是請教課程中優秀的業師陳坤信來指導,調整架高噴灌管線,使割草作業更為便利、更智慧,陳坤信名言「管線不應該是不可改變、制式化的,應該是可以靈活變通,調整至符合人性的。」

有了團隊夥伴的支持與共學,麗蘭對於精進技術更有信心,經過農委會農糧署計畫指導團隊遴選,陳麗蘭再度回到新竹食工所學習更進階的微生物培養技巧。
習得光合菌以外其他微生物菌(如擴培芽孢桿菌、放線菌)使用在園區,配合研究員的建議來調整減少農藥使用,同步減量肥料,除了固根本讓土壤恢復生機與活力,更要提昇棗子的品質。

所以麗蘭對於自家棗子相當有自信,採收期間規劃開放粉絲預約採果,讓消費者可以看到棗子的生長產地,更多了解自己在餐桌上吃到的甜美。麗蘭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增進消費者了解農業活動與價值,並對農業及其生產者有更豐富的認識。
這樣的使命感,使陳麗蘭不是只種好棗子,這蜜棗是兼具外觀視覺美、幸福脆甜口感,還兼具食安教育、友善環境責任的。因此「棗の堂」更在本年度屏東縣蜜棗競賽中,入選前三名殊榮。

陳麗蘭是現任九如鄉農會果樹產銷班第六班班長,母親還在的時候,原本就是產銷班員,麗蘭加入以後,因大部份班員都年紀大了,所以最年輕的麗蘭就被推舉當班長,訪談間巧遇農會科長特地來採買這具有「獨特甘蔗香氣」的棗子回農會,熱心和氣的麗蘭在鄉內可是街頭巷尾皆知曉的好人緣呢!

「棗の堂」的棗子吃到甜美滋味,也嚐到幸福感,現在已經當了外婆的陳麗蘭最開心的就是可以放心讓心肝寶貝阿孫欸在園區內盡情奔跑翻滾啦!


麗蘭說「棗の堂」就是要讓消費者吃進棗子甜美滋味的同時,也嚐到一份幸福感。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品質第一,爭取消費者信任,摒棄高價虛華的包裝設計,僅使用公版宅配鮮果包裝,寧願省些包材費也不要讓消費者多花錢,就能吃到品質最優的棗子。

我們在屏東縣在九如鄉「棗」到幸福,陳麗蘭「珍」惜人生所有,用心學習「蜜」得好菌,做事循天理,用好菌敬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