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蘆花、天未透亮,黃百達摸著黑,點著頭燈、開啟音樂,也開始了自己跟蘆筍的對話。

陽春三月,台南的清晨還是頗冷,伴著蘆筍的露珠,在頭燈照映下閃閃亮亮。蘆筍執著地堅守著季節原則,只在春暖花開時現身三個月。

不只如此,和其它蔬菜相比,種蘆筍需要更多的耐心。
蘆筍的生長週期雖可達十年,黃百達的蘆筍卻只種兩年,就是為得品質較優、口感又嫩的蘆筍。露天的蘆筍園比不上溫室環境,除了很注重溫度、濕度、土壤條件,更仰賴種植管理的人。

長12~15公分甚至更多呢!
在田裡種下蘆筍苗,一直到長成母株,得等四個月。期間需要悉心照顧其生長環境,除草、施肥、防蟲…等田間作業都不能少,如此默默耕耘又得再等近一個月,等到母株有足夠能量孕育出嫩筍,才能真正進入採收期。

採收蘆筍,比起一般蔬果收成更為辛苦。得蹲著、跪著將蘆筍一根根用刀子往土裡收,動作俐落,下手更是得心細,一不小心就會傷了旁邊剛冒出頭的小生命。

為了方便採收,黃百達將採收蘆筍的工作椅,變身成光合菌噴霧車,讓自己更便利、靈活的在溝裡移動。

蘆筍需要覆土,也重視水分調節,抽了地下水澆灌,漫淹過的地方,土壤就變得泥濘不堪,不利行走。黃百達說,農民是很聰明的,會保留了隔行漫水行,才能在沒水路的那一行方便二邊採收。

食材界白蘆筍價格昂貴,其實這並不是另外的品種,無論是白蘆筍還是綠蘆筍,口感和味道沒有區別,而是白色的蘆筍在生長過程中見了光,太陽光給它上了色,就變成了綠蘆筍。

黃百達說,爺爺以前就是種白蘆筍的,而自己的父親更是知名番茄醬品牌「可果美」的台灣農民代表,專職交番茄給日本人,那時候媽媽就開始種綠蘆筍,自己則是從52歲開始務農。

一邊採收蘆筍,偶爾嘆息的說「昨天沒收到這一根,怎麼一晚上就多長高了15公分?!」蘆筍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

一邊回想過去自己從初中二年級開始打工,一路自己繳學費,供讀到碩士(中國教育學院),待在中國七年,在柬埔寨10年。去柬埔寨傳道(黃百達是虔誠的一貫道道親),教當地人讀中文、懂中華文化,也兼賣台灣小吃,就是想讓他們知道大陸跟台灣人不同。

這樣的歷程,養成了黃百達不怕吃苦的性格,更在務農流汗的過程,漸漸放下更多的慾望,學會把握當下。
在採蘆筍的時候,看到有新筍冒出,就像看到了希望,是這片土地穩住了我們的心。

黃百達表示,蘆筍之所以被稱之為「蔬菜之王」,除了醫學研究證實,蘆筍有大量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高於其他蔬菜外,還有覆土而出的生長爆發力。

努力冒出土堆的蘆筍,跟人生一樣,在磨難中和自己對話,學會正面思考。智慧是需要經過一些難關,體會就不同了!

底下有鳥兒築巢生蛋,要小心。
黃百達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蘆筍,連鵪鶉都知道這蘆筍園好、無毒,可以安心產寶寶(其實連“布袋鳥”褐頭鷦鶯、白頭翁,都有來過呢!)。

黃百達說:「我們對環境除了要有一份珍惜的心,還要有同理心。站在生物的角度思考細節,在務農的過程,我被深刻的感動,得到了它的回饋。」


縱使如此,蘆筍對有些人來說,不一定是那種讓人吃了會一見鍾情的食物,剛開始並不會覺得特別好吃。

但卻是會讓人越品嚐越有味道,那種舌尖上鮮美、清新的味道,微帶點絲滑的口感,讓人越來越放不下,有一種特別純真無瑕的味道和感覺。

也可以隨時迎賓。
雖然天天都在天未亮前出門挖蘆筍,忙到中午才回家,黃百達還在蘆筍園旁弄個接待好友來訪,可以稍微休憩的小亭子。

遙望著日出,遠方薄霧蒸騰,黃百達說,人生不應該只是汲汲營營的追求,上天還有很多恩賜,值得我們停留佇足欣賞的。

摸黑出門一直到烈日當空,黃百達與蘆筍聽得音樂風格很多元,從古典音樂到民歌,或是振奮人心的搖滾樂都有,這是自己與蘆筍的對話,也是將自己融入這片土地的精神同在。

黃百達說著這樣的心情,跟109年認識微生物光合菌課程一樣。初識光合菌,就被這早就存在於地球環境超過幾十億年的微生物所吸引,更符合黃百達虔誠信仰的精神,即驚為天人。

細細觀察光合菌在蘆筍園的微妙變化,更以實驗精神詳加記錄,在課程分享當中以實例展現。
黃百達發現,蘆筍生長時間極短,稍縱即逝,微生物在土壤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作用。

將光合菌等微生物施用於蘆筍幼苗及土壤上,增加了蘆筍營養的供應、提高土壤中養分的有效性、增進根系之生長與養分之吸收,還能保護根系及增進抗逆境能力等等優勢。

結束了採收蘆筍的階段性工作,率性的黃百達以園子裡引用的地下水給自己洗把臉,中午的炙熱對應清晨的冷冽,溫差真的差很大。流汗工作後,一把清涼的井水,的確是上天給的恩賜。

回到家,早已見到百達的母親坐在工作桌前,認真為第一批蘆筍做分級了。因為剛採下來的蘆筍,就得開始跟時間賽跑了。

到消費者手中,還得經過好幾手呢!剛採收下來的蘆筍,還是一樣地在繼續長成,時間的緊迫與重要,就是對口感和甜味的影響最大。

幸好百達的母親身體尚硬朗,可以陪著一起完成分級理貨的工作。看著母子倆有默契的互動,真是難得,家人互動不需言語表達的愛,觸動人心。

關於蘆筍的分級與選擇,黃百達也是有一套自我要求的規矩,要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對消費者負責(還真的拿「規矩」出來丈量著每一分蘆筍的粗細)。


說到自己到市場上受歡迎的蘆筍,黃百達現在可是在慢慢享受這樣的成就感,埋頭苦幹的努力,到備受肯定的過程。客人不但接受,而且是真心誇讚的,這感覺就如同百達常說的:「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好好享受。
一家皆茹素,黃百達對於吃的研究可不馬虎,家裡做菜都不假他人之手,看著堂堂男子漢進廚房,三二下一桌子好菜上桌,真的好香啊!

炒蘆筍時,黃百達說,蘆筍吃的是一個「清香」,所以配的佐料也不能口味太重,只選用最樸素的烹調方式;他說:「越美味的菜餚,烹製的方法越簡單,食物越是保持了原汁原味。」其實,就算是單吃蘆筍本身,都可以帶來極致的口感和享受。

蘆筍料理簡單就好。
黃百達俐落的身手,可讓旁人目不暇給,等待的做菜、出菜的時間,百達家人和氣的接待。

家庭背景對百達影響不小。
驚訝百達的孩子都已經二十幾歲出社會自立了,還是一家人一起住著三合院,和樂融融。孩子們不但沒有一般時下年輕人的嬌氣,還多了難得的禮貌與親切,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吃著跟百達批星戴月、和著滿腳泥巴,採收回來的蘆筍,真的好感動哦!

甜,比露珠甜!鮮,更勝日出!脆,如爽快人生!真的就是「天自安排」,讓我們學會順應自然、豁觀樂達,黃百達善待土地,用心栽種蘆筍是希望的喜悅,也是上天給的生命的啟示!

黃百達對土地的情感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