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紐約市地鐵E車上的一段對話。
當時這節車廂的乘客不多,一對看似西語裔的青年男女,看到一位面似善良的華人,指著車廂內的一個廣告,開口問他:「先生,你知道 (這個廣告)在賣什麼嗎?」
華人男士:「噢,是請你們去高雄。」 西語裔青年:「高雄是在紐約市嗎?」 華人男士胡塗了,瞄一眼廣告,明白了誤會的起源。
廣告上的英文「歡迎 (Welcome)」,通常是主人在家裡迎賓,才會用的字眼。
高雄在台灣,而廣告是在紐約,讓沒去過台灣的人,產生錯誤的解讀。
西語裔青年:「那位胖女士是老闆嗎?」
華人男士:「不,她是高雄市長(陳菊)。」 西語裔青年:「為什麼會要『求救(MAYDAY)』?」
華人男士:「那是那個樂團(五月天)的名字啦!」
西語裔青年:「到底是賣什麼呢?海報上的香蕉我認得,另外那個青青的,是什麼?最上面那個,是披薩嗎?」
華人男士:「青果是蕃石榴 (guava),最上面那個,保證不是披薩,但是,是什麼食物,我也不知道了。
華人男士出了E車,轉搭7號地鐵,發現7號地鐵上也有了「高雄歡迎」的廣告。
他放低了頭,不願再跟陌生人的眼光有接觸。
via:www.worldjournal.com/ 世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