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推動生態永續安全農業,減用農藥化肥,訓練農友培養光合細菌及應用的技術,提升農民安全使用微生物資材的概念,並降低資材的使用成本,促進友善農業的發展。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食品所)第三年獲得農委會農糧署支持,由廖麗玲博士帶領團隊,再度啟動110年度光合菌培養技術訓練班,第一站首選台南麻豆,3月10日在台南市麻豆區謝安、中民里聯合活動中心熱鬧開班。


食品所辦理光合菌培養技術訓練班迄今已數年,學員遍及全台,每梯次報名人數更是場場爆滿,此次台南班報名的學員,許多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在預備班等待開班。幸福的台南班學員因地利之便,有來自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的團隊陪伴,從學員作物由產地到歷程記錄,還延伸至餐桌食農教育。

光合菌重要推手財團法人大武山基金會董事長曹啟鴻先生與執行長黃麗霞女士,也一起出席到場勉勵大家,多年執行成果也受到地方長官的重視,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推廣課張汶肇副研究員與農糧署南區分署賴乙僑課長都親自出席,聆聽學員現身說法、見證光合菌對務農生活的改變。

光合菌業師們表示,最可貴的就是團隊的領導方式,不會因為課程結束就沒了後續。除了政府計劃支持本課程免費,光合菌培養方式簡單、菌種來源清楚,再加上價格便宜,更有團隊更有業師陪伴新學員成長,還加碼24小時不下線的Line學習群組!

本次課程中邀請到台南種植、養殖多樣性的前輩謝榮川先生說明養菌技巧,培植果樹使用光合菌建議時間點。另有來自屏東縣里港鄉的彩椒達人陳榮挺先生,分享廣受好評的彩椒種植、豇豆、香蕉…,不藏私的精彩分享,使聽課學員聽得津津有味、熱血沸騰。

台南官田青農朱國維分享以培養生物鏈,利用生物鏈的機制,來控制田裡面的蟲害。最難得的是朱國維分享,返鄉務農一直堅持的,就是耕作這件事除了有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要如何能讓環境永續。

分享多次使用光合菌經驗,等待多時,今日才正式成為訓練班學員。黃百達說:「務農也可以很快樂!」自己種有機,希望人們可以減少吃入毒物。每一個經驗分享,都是自己親自使用、試驗、記錄並驗證的。

業師黃政德使用光合菌種植火龍果非常有心得,課程中揭露使用秘訣,公開使用肥料減量數據,將全年度收成亮麗成績分享給大家。種出來的火龍果,全年甜度維持在21度最高達到28度,但是黃政德希望火龍果甜度在18度就好,這樣對人體才是更健康的。

劉財坤校長自信分享。
課程來到麻豆,這個文旦的故鄉,勢必要有業師願意作柚樹的田間分享,退休校長劉財坤107年跟著自己學校的熱心家長會長王金安,一起參加訓練班,習得光合菌的擴培技術。今日也在一片同行中,首次分享自己多年田間實作經驗。
課程學習,只是開始。團隊下一個開課地點在新竹、苗栗,再達澎湖…期許更多學員的加入,光合菌團隊肩負起農民的信任託付,以向微生物菌學習「無所不在的精神」用看不見的溫暖力量,改變台灣土地與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食的安全與環境永續。